孕期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疑问与解答
孕期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,从确诊怀孕到分娩,孕妇需经历多次产检。这些检查不仅有助于监测胎儿发育情况,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。然而,许多孕妇对检查项目、注意事项及异常结果存在疑虑。本文将围绕孕期常见检查问题,提供权威、详细的解答,帮助孕妇科学应对产检,安心度过孕期。

产检频率与必检项目
孕期产检的频率因孕周不同而有所差异。早期(1-12周)需每月检查1次,中期(13-27周)增至每2周1次,晚期(28周后)则改为每周1次。常规检查包括B超、唐筛、糖耐量测试、血压测量等,旨在全面评估母婴状况。
问题1:为什么孕早期需要多次B超检查?
B超在孕早期具有关键作用,主要用于确认宫内妊娠、评估胎儿数量及发育情况。首次B超(6-10周)可排除异位妊娠,观察孕囊大小、胎心搏动等指标,判断是否正常发育。若出现孕周不符、无胎心等情况,需进一步检查或干预。B超还能检测早期妊娠并发症,如宫外孕、葡萄胎等,及时采取措施。因此,孕早期多次B超检查有助于动态监测胎儿健康,为后续妊娠管理提供依据。
问题2:唐筛和糖耐量测试的区别是什么?
唐筛(唐氏筛查)和糖耐量测试是两种重要的孕期筛查项目,但针对的疾病不同。唐筛(通常在15-20周进行)通过抽血检测孕妇体内AFP、hCG、雌激素水平,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(21三体)的风险。若结果高风险,需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确诊。而糖耐量测试(28周后进行)则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(GDM),通过口服葡萄糖溶液后抽血检测血糖水平,高值者需控制饮食或用药,以防巨大儿、产后糖尿病等风险。两者均需空腹进行,但目的和检测指标差异显著。
问题3:产检中血压异常如何处理?
孕期血压异常(如妊娠期高血压)需引起重视。若产检发现血压持续升高(≥140/90mmHg),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,威胁母婴安全。处理措施包括:调整生活方式(低盐饮食、保证休息)、药物控制(如拉贝洛尔)、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。严重者需住院治疗,必要时终止妊娠。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,若出现头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通过规范管理,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