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全解析
介绍
考研诗词鉴赏是文学类专业的重要考察内容,主要测试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、分析能力。这部分题目通常结合具体诗句或整首诗,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,包括作者背景、艺术手法、思想情感等。题目形式多样,既有客观选择题,也有主观分析题,需要考生既掌握基础知识,又能灵活运用。由于古诗词鉴赏注重细节和深度,因此备考时需注重积累和思考,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理解。

常见题型解答
1. 基础知识型题目:考什么内容?
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,如作者生平、创作背景、作品风格等。题目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,要求考生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。解答这类题目时,需要平时多积累,特别是名家名篇的背景资料。例如,考题可能会问"杜甫的《登高》作于哪一年?",正确答案需要考生知道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(767年),当时杜甫流寓夔州。解答时不仅要写出年份,最好能简述创作背景,如杜甫因安史之乱流离失所,晚年生活贫困,这首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。这类题目看似简单,但往往需要考生对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有深入了解。
2. 艺术手法分析题:如何解答?
艺术手法分析题是诗词鉴赏的重点,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、表现手法、语言特色的识别和分析能力。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找出诗中的某种艺术手法,并分析其表达效果。例如,考题可能会问"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中'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'运用了什么手法?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。"正确答案需要指出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,"望明月"是实写,"思故乡"是虚写,通过月夜思乡的场景,将抽象的思念之情具象化。解答时还应分析这种手法如何增强情感表达,如通过明月这一意象,将诗人与故乡产生情感联系,使思乡之情更加真切动人。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既认识艺术手法,又能准确分析其在诗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效果。
3. 思想情感评价题:答题要点是什么?
思想情感评价题要求考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,并进行适当评价。这类题目往往比较主观,但又有一定的标准答案范围。例如,考题可能会问"分析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。"解答这类题目时,需要先梳理全诗的情感脉络:上阕由疑问开始,表达对月亮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;下阕转为释怀,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旷达的人生态度。正确答案应该指出诗中情感的变化过程,从最初的疑问、迷茫,到后来的释怀、旷达,最终达到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的哲理升华。同时,还要评价这种情感表达的意义,如苏轼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人的真挚思念,展现了超脱的人生态度。解答时需注意,评价要建立在对诗歌文本的准确理解基础上,避免主观臆断。
4. 比较鉴赏题:如何应对?
比较鉴赏题要求考生对两首或两首以上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,找出它们的异同点。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,需要考生既了解单篇作品,又能进行横向比较。例如,考题可能会问"比较杜甫《春望》和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的异同。"解答这类题目时,可以先分别概括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:《春望》表达战乱中的家国之悲和个人之苦,情感深沉;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,情感较为旷达。然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,如都表现了离别之情,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情感等。最后分析不同点,如《春望》侧重于国家衰败的个人感受,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侧重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等。比较鉴赏题要求考生能够全面把握每首诗的特点,并进行有深度的比较分析。
剪辑技巧提示
在准备诗词鉴赏题目时,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记忆和复习技巧。建议将重要诗词制作成思维导图,将作者生平、创作背景、艺术手法、思想主题等关键信息系统化整理。可以尝试用关键词记忆法,将每首诗的核心意象或情感浓缩为几个关键词,便于快速回忆。制作诗词对比表格也是一个好方法,将不同诗歌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对比,加深理解。建议多进行口头复述练习,将诗词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,既能检验记忆效果,又能锻炼表达能力。这些技巧虽然简单,但经过实践证明非常有效,特别适合备考诗词鉴赏这类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的内容。


 
		 
		 
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