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卵泡期:基础LH水平维持在5-10 IU/L左右,为卵泡发育提供必要支持。
- 排卵前期:随着卵泡成熟,LH水平迅速上升,形成“LH峰”,峰值可达35-50 IU/L以上,触发排卵。
- 黄体期:排卵后LH水平短暂维持峰值后下降,约在黄体中期降至5-10 IU/L,为黄体维持提供刺激。
- 绝经期:LH水平显著升高,长期维持在40-100 IU/L范围,反映卵巢功能衰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实验室参考范围可能因检测方法、仪器设备和人群差异存在细微差别,临床解读需结合个体月经周期阶段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。
高LH水平常见情况
持续性高LH水平(>40 IU/L)在育龄女性中主要见于:
-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:LH/FSH比值升高(>2.0)是典型特征,反映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异常反应。
- 卵巢早衰:由于卵泡耗竭,垂体代偿性分泌更多LH,导致基础LH水平持续偏高。
- 绝经期后:卵巢功能丧失,促性腺激素轴失调,LH水平显著升高。
低LH水平常见情况
基础LH水平持续低于5 IU/L可能见于:
- 检测时机:卵泡期检测需避开LH峰期(排卵前5-7天),黄体期检测宜在排卵后3-7天进行。
- 生活方式影响:剧烈运动、应激状态可能暂时性升高LH水平,建议检测前避免。
- 药物干扰:糖皮质激素、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LH检测结果,需告知医生用药史。
若LH检测结果异常,建议结合基础体温测定、超声监测等动态评估手段,由专业医师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。对于月经不调、不孕等问题,LH检测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工具,但其临床意义需置于完整的内分泌轴框架内综合解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