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画专业考研画什么马:常见问题与实用技巧分享
在国画专业考研中,画马是一个常见的考查内容。很多考生可能会对画什么马、如何表现马的形态与神韵感到困惑。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,为大家整理几个常见问题并给出详细解答,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。

画马作为国画考研的重点之一,不仅考查技法,更考验考生的观察力与艺术表现力。马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奔腾与力量,如何通过笔墨展现马的动态美、结构美,是考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。本文将从马的动态捕捉、结构解析、笔墨表现等多个角度,结合实际案例,为考生提供实用参考。内容避免空泛理论,注重实操性,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如何画好马。
常见问题解答
1. 考研时画马一般需要画哪些种类?
在国画专业考研中,画马的种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:一是骏马,如《五马图》中的马,强调神骏、威严,结构比例要准确,动态要舒展;二是草原马,如蒙古马,线条粗犷,表现耐寒、坚韧的特质;三是仕女马,如唐马的温婉形态,注重细节的精致与线条的柔和。不同种类的马在骨骼结构、肌肉分布、毛色表现上都有差异。例如,骏马的四蹄要强劲有力,鬃毛飞扬,体现速度感;草原马则需突出鬃毛和尾巴的蓬松感,以适应环境。考生在备考时,建议多临摹历代名作,如韩滉的《照夜白》、徐悲鸿的《奔马》,同时结合写生,掌握不同种类的特点。考试时,若题目未指定种类,可优先选择表现力强的骏马或草原马,确保画面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审美需求。
2. 如何表现马的动态与神韵?
表现马的动态与神韵是画马的核心难点。要理解马的骨骼与肌肉结构,尤其是肩胛、腰腹、四肢的扭转关系。动态马的关键在于“提气”,即通过线条的顿挫、转折表现内在力量。例如,奔跑的马,后腿要向后蹬地,前腿向前延伸,整体形成S形曲线,头部微扬,体现奔放的气势。神韵的传达需借助“笔意”。如徐悲鸿常以侧锋勾勒,线条遒劲,马眼、马耳的细节处理更是点睛之笔。背景的衬托也很重要,可通过简笔的云雾或环境暗示马的自由感。考生可尝试用不同工具,如狼毫笔表现马的锋芒,兼毫笔渲染毛色,但需保持整体协调。临摹时,建议先抓大形,再细化动态,避免陷入局部细节而忽略整体气势。
3. 笔墨技巧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?
画马的笔墨技巧需兼顾传统与创新。传统上,勾勒马身多用中锋,线条要“铁线描”般均匀有力,但需根据动态调整粗细,如关节处可稍重,鬃毛处可轻盈。皴擦需表现肌肉的质感,如马腹的圆转用侧锋,马背的筋络用皴法。色彩上,可参考唐代青绿设色或宋代淡彩,但考研中建议以水墨为主,通过墨色变化表现层次。例如,马头用淡墨,后躯用浓墨,形成对比。另一种技巧是“焦墨白描”,以浓墨勾勒,留白表现马身,突出速度感。干湿结合也很关键,如用湿笔渲染马腹,干笔勾勒鬃毛,增强立体感。考生需多练习不同墨色组合,避免画面单调。考试时,若时间紧张,可先用淡墨铺大形,再逐步加重,确保整体和谐。
